东风解冻,春雨绵绵,万物复苏。2月19日,我们迎来了雨水节气,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降水的增加。在这个细雨纷飞的季节里,一项传统的文化活动重新被人们所重视,那就是与油纸伞相关的非遗传承。油纸伞,这朵历久弥新的“雨中花”,如同绵绵春雨,滋润着我们心中的传统与浪漫。
油纸伞,作为汉族的传统工艺,已有千年历史。想要制作一把油纸伞,工序复杂,仅仅是手工制作的环节就多达70余道。每一种材料的选择,每一个环节的把控,都是对技术的极致追求。江西省婺源县甲路工艺伞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戴根盛表示,油纸伞的制作工艺非常精细,机器无法替代这份手工的魅力。
从选材上说,天然竹子是制作伞骨的首选,只有3到5年的竹子才能保证伞的坚韧度,不怕风雨;而桐油则是油纸伞防水的关键,传统工艺中是必不可少的。这使得每一把从甲路村出产的油纸伞,都承载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自古以来,甲路油纸伞就因其工艺精湛而名声在外。在2021年,它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把朴素而华美的伞,历经风霜雨雪,曾在江南的河流、湖泊间翩翩起舞。从婺源到泸州,虽是不同的地方,却共有一个共同的信仰——手工的精髓。泸州的分水油纸伞,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传承的是明清时期的传统工艺,现被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而湘潭县的石鼓油纸伞,作为油纸伞工艺的三大流派之一,承载着六百多年的文化积淀。
在这个春季,油纸伞不仅是一件实用的工具,更是诗人抒怀的载体、恋人情愫的象征。想想那《白蛇传》中,白素贞与许仙在西湖因伞结缘的浪漫场景,油纸伞成为了一段佳话的引子。在四川的方言中,油纸与“有子”谐音,因此油纸伞被认为是女孩出嫁时的伴手礼,寓意春暖花开,生活美好。
每当伞面展开,便会呈现出一幅幅绚丽的画面,勾勒出无数个动人的时刻。它不仅是遮风挡雨的忠实伙伴,更是团圆与美满的象征,寓意着节节高升的愿景,许多学子在赴京赶考时,都会选择携带一把红油伞,寄托着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然而,时代在不断发展,油纸伞的制作工艺也在不断创新。年轻的匠人们,将古风与国潮元素引入传统工艺,让这朵“非遗之花”愈发绚烂。油纸伞不仅承载了历史的厚重,更散发出时代的气息。这份传承,既是对传统的珍视,更是对未来的探索与梦想。
在这个充满诗意的雨水时节,让我们撑起一把油纸伞,给我们带来中国式浪漫的体验。无论晴雨,都是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珍惜,让这一千年的技艺继续绽放。追随二十四节气的步伐,走进文化的深处,探寻那些隐藏在非遗中的宝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