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的蛇年春晚,为全国观众呈现了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绸伞的亮相宛如一抹亮色,瞬间将人们带入了尽显浪漫的许仙与白娘子之间的经典爱情故事。这一画面勾起了观众们对人间天堂杭州的无限憧憬,吸引了许多人在假期走进杭州,打卡这座承载着传统工艺与文化荣光的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
在春晚后,流连于运河边的中国伞博物馆,游客络绎不绝,特别是许多杭州市民表示,春晚的精彩表现让他们意犹未尽,因此便趁着这个假期走进博物馆,深入了解西湖绸伞的非凡魅力。为此,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特意为前来参观的观众准备了科普攻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传统手工艺的独特之处。
西湖绸伞的制作主要采用杭州本土的淡竹与丝绸,伞头独特的造型则仿佛是西湖三潭印月的景致,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韵味十足的伞具最大的特色在于其独特的结构——“撑开一把伞,收拢一支竹”。这个令人惊叹的工艺背后,是一项高度技艺化的制作流程,名为“贴青”。在制作伞骨的时候,将竹子的篾青与蔑黄分开,编号后再将丝绸伞面均匀铺在伞骨上,依照对应的号码,将篾青准确贴合到伞面上。这样处理后,丝绸伞面得以安定地夹在篾青与蔑黄之间,不仅为其提供了保护,也为西湖绸伞增添了一份朴素而清雅的美感。
伞博物馆展厅中有专门区域展示西湖绸伞的原材料及其制作工序,激励观众深入探索“贴青”这一工艺的奥秘。与此同时,西湖绸伞的伞面装饰技艺——“三花工艺”,更是让人眼前一亮。所谓“三花工艺”是指刷花、绣花和绘花,这一系列丰盈的技艺在博物馆展厅得以完美呈现,尤其是刷花技艺,其与伞面上的绘画和刺绣形成鲜明对比,呈现出极具层次感与朦胧美的效果。
刷花技艺是通过在伞面上使用刻好的图案模板,再以刷子蘸取颜料,在钢丝网板上反复涂刷,最终形成一种朦胧的烟雾效果,为伞面增添了丰厚的细腻感和艺术魅力。此次春晚的舞台上展出的六把西湖绸伞,均为这一技艺所装点,展示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除了西湖绸伞,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和中国扇博物馆在春晚大舞台上展示的众多传统文化符号同样让人为之倾倒。过去的乙巳蛇年里,记得要在这个春季走进杭州,感受这座城市丰富的工艺美术魅力,尽情与传统文化把酒言欢。
温暖的阳光照耀下,数不胜数的游客将脚步迈向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体验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与精美工艺。在这个简单而平凡的假期,杭州用其独特的魅力拥抱了每一个热爱传统之美的人。万众期待的非遗技艺,使得每一个走进博物馆的人都感受到了一份特殊的文化自豪感。无论是对过去的缅怀,还是对现在的赞颂,杭州无疑是舌尖上的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