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滁州南谯区乌衣镇黄圩村,胜利沟旁的青虾养殖基地亮起星星点点的灯光。穿着防水服的养殖户王新根猫着腰,在齐膝深的水里来回穿梭,熟练地把虾笼里的青虾倒入筐中。一尾尾肥硕的青虾在网兜里活蹦乱跳。几小时后,它们就将奔赴上海、南京、无锡等长三角交易中心,“跳上”居民的餐桌。
“今年天气好,青虾个头大、品质好。虾贩子们都主动上门收,完全不愁卖!”王新根满脸笑意,开心地向记者分享。7年前,他和妻子从浙江湖州来这儿,承包了100亩水面养殖青虾。来之前,他们考察了很多地方,最终选定黄圩村。这里交通便利、水质好、租金低。
在乌衣镇,像王新根这样规模养青虾的农户有45户。目前,全镇青虾养殖面积达5000余亩,年产值超3000万元,是长三角重要的青虾供应基地。
走进滁州新乡村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浓郁的稻米香扑面而来。现代化锅巴生产线飞速运转,饱满的糯米经过浸泡、油炸、压片、切片、包装等工序,摇身变成一袋袋香脆可口的锅巴。公司负责人顾建华是本地人,回想起过去,他仍觉得难以置信。十年前,这个地处两省交界的小乡村还无人问津,如今却成了投资热土。这变化,源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浦口南谯被确定为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
“起初,工厂是作坊式生产,没有现代化管理,也缺少自动化设备,成本高、产量低,产品和营销手段都很单一。”顾建华回忆。后来,他们四处考察学习,加大研发投入、购置设备,全面更新生产经营模式和产品,还真把小锅巴做成了大产业。现在年产值超千万元,产品远销北京、重庆以及苏皖众多连锁超市。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给我们当地发展带来新机遇,越来越多的基层群众和企业从中受益。”南谯区乌衣镇宣传委员丁士晨告诉记者。未来,乌衣镇将持续借着区域一体化的东风,积极融入长三角产业分工,在农产品绿色标准化生产、渔业绿色循环发展等领域大胆探索,主动出击,让更多绿色农产品畅销长三角。